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低价起售暗藏猫腻弱 购房定要防五大陷阱········~~~~~~

发表于2013-03-06

低价起售暗藏猫腻弱 购房定要防五大陷阱

发表于2013-03-06

开发商为加快销售进度,只得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来撬动市场需求。不经意间,花样各异的低价陷阱接连出现,故在此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购房者一定要擦亮眼睛,当心开发商设置的低价陷阱。

为达到快速回笼资金的目的,有开发商偷换概念,比如某项目就以“17万元圆住房梦”的噱头来误导购房者,而其实购买之后,只是拥有一定年限的租住权。

发表于2013-03-06

也有项目打出“中环,12000元/平米的房子还有木有?”的广告,这样的价格确实能够让购房者的心跳加速,但该项目实际售价为22500元/平米左右。

再比如,有项目号称西上海板块售价最低的地铁楼盘,售价为5980元/平方米,但事实上该项目所在区块属于昆山,与上海没有一点关系。

各种的促销方式粉墨登场,就是吸引购房者的注意,如果有购房者被广告所打动,开发商肯定会为此窃喜不已。在调控不见松动的前提下,当前市场陷入了深度低迷,包括万科、金地、龙湖、恒大等大型房企早已开始采用降价促销方式,以量换价。

但是有部分开发商还是没有拿出足够的诚意,它们在价格方面大做文章,布下陷阱,让不明就里的购房者上当。

在弱市购房,一定要特别留意低价陷阱,做到理智消费。

对于一些从表面上看起来价格特别具有吸引力的项目,要了解其价格低廉背后的原因,而如果仅仅只是冲着低价而去,极有可能“吃药”。

发表于2013-03-06

见招拆招识破陷阱

如何识别市场上的低价陷阱呢?

玩噱头误导消费者

广告让人雾里看花,存在误导嫌疑。

【典型案例】17万元就能在上海买房子!?近日,不少上海市民看到这样一则广告,大意为:17万元助你在上海圆住房梦。

据悉,该楼盘位于宝山区真华路上,是一个酒店式公寓项目,虽然这个房子面积不到30平方米,不过计算下来每平方米不到6000元。而实际上周边商品房的售价已经在2万元/平方米左右,

初看之下确实很合算。但是联系开发商之后得知,原来这套房其实是出租18年。

【见招拆招】很显然,该项目出售的是出租权,因而根本无法实现住房梦。按照上海市相关规定,只有非独立成套的住宅才能出售使用权,显然,上述项目不符合这样的规定。

另外,从表面上看,一次性支付18年的房租,锁定房租上涨的空间。但是开发商却将原本要分18年收回的资金一次性收了回笼,提前回笼了资金用于其他地方,从而赚取了更多利润。实际收

益一方其实是开发商。

发表于2013-03-06

内部认购存在风险

内部认购与规定的销售程序有出入,存在着潜在的风险。

【典型案例】近期全国各地楼市销售冷清,南京的楼盘金浦名城世家尚未开盘,内部认购仅2天,就已经销售近七成,开发商更是信心满满的表示一周内肯定卖完。

该内部认购楼盘售价在14000元/平米左右,与之前公开销售的房源相比便宜了不少。而由于面积小加之总价在100万元左右,颇受刚性需求购房者的欢迎。

【见招拆招】内部认购的优势在于认购价较普通公开发的的商品房价格要低廉,许多购房者因此对于这类楼盘趋之若骛。然而,内部认购的楼盘未取得《商品房预售许可证》,不允许公开发售,可是在利益驱使下某些开发商明知不能为而为之,以“内部认购”的幌子进行小规模的销售。

购房者购买了这样的商品房在法律上得不到任何的保护,一旦开发商资金链断裂,那么购房者将面临钱财损失追讨无门的尴尬局面。为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,购房者还是通过正常途径选择

房产更为安全可靠。

发表于2013-03-06

实用面积打折扣

公摊系数过大,会让表面上看起来很便宜的房子无法得到真正实惠。

【典型案例】黄山江南新城香樟雅苑开盘起价为3800元/平方米,均价4200元/平米,而属同一地块的紫竹阁价格在5800元/平方米左右,如此优惠的价格撩拨着购房者的心弦,开盘立即引来多方关注。然而楼盘价格虽然诱人,但有许多购房者发现该楼盘的公摊面积系数却高达30%,似乎有低均价高公摊的嫌疑。

【见招拆招】众所周知,楼盘的公摊面积过大,会导致实际使用面积缩水,降低房屋性价比。当前国家对于住宅的公摊系数并没有明确要求,市场上高层住宅普遍公摊率在14%~20%,如果超

过此标准,表面的低价隐含高公摊的陷阱,仔细算来购房者非但没有得什么便宜,反而以高价买来了缩水的住宅,开发商何其精明,购房者必须时刻警惕低价陷阱。

发表于2013-03-06

低价起售藏猫腻

低价起售,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一个幌子。

【典型案例】苏州一楼盘打出了5000元/平米的低价房广告,这样的大幅降价自然会为楼盘带动人气,但当有购房者赶往售楼处才得知,这样的房源只有一套,而且已早早被人抢走。

【见招拆招】随处可见的地产广告都会在醒目位置处标上“XXXX元/平方米起售”的字样,许多的购房者都冲着这个低价而去,但到了现场却不免发现要么供销售的低价房源极少,要么就是所谓的低价房存在房屋朝向不佳、内部结构安排不合理、高公摊面积、客厅采光偏暗、楼层较差等“硬伤”,真正能以低价选购到自己满意房产的消费者是少之又少。

发表于2013-03-06

内部认购与规定的销售程序有出入,存在着潜在的风险。

【典型案例】近期全国各地楼市销售冷清,南京的楼盘金浦名城世家尚未开盘,内部认购仅2天,就已经销售近七成,开发商更是信心满满的表示一周内肯定卖完。

该内部认购楼盘售价在14000元/平米左右,与之前公开销售的房源相比便宜了不少。而由于面积小加之总价在100万元左右,颇受刚性需求购房者的欢迎。

【见招拆招】内部认购的优势在于认购价较普通公开发的的商品房价格要低廉,许多购房者因此对于这类楼盘趋之若骛。然而,内部认购的楼盘未取得《商品房预售许可证》,不允许公开发售,可是在利益驱使下某些开发商明知不能为而为之,以“内部认购”的幌子进行小规模的销售。

购房者购买了这样的商品房在法律上得不到任何的保护,一旦开发商资金链断裂,那么购房者将面临钱财损失追讨无门的尴尬局面。为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,购房者还是通过正常途径选择

房产更为安全可靠。

发表于2013-03-06

实用面积打折扣

公摊系数过大,会让表面上看起来很便宜的房子无法得到真正实惠。

【典型案例】黄山江南新城香樟雅苑开盘起价为3800元/平方米,均价4200元/平米,而属同一地块的紫竹阁价格在5800元/平方米左右,如此优惠的价格撩拨着购房者的心弦,开盘立即引来多方关注。然而楼盘价格虽然诱人,但有许多购房者发现该楼盘的公摊面积系数却高达30%,似乎有低均价高公摊的嫌疑。

【见招拆招】众所周知,楼盘的公摊面积过大,会导致实际使用面积缩水,降低房屋性价比。当前国家对于住宅的公摊系数并没有明确要求,市场上高层住宅普遍公摊率在14%~20%,如果超

过此标准,表面的低价隐含高公摊的陷阱,仔细算来购房者非但没有得什么便宜,反而以高价买来了缩水的住宅,开发商何其精明,购房者必须时刻警惕低价陷阱。

上一页|1|
/1页